認股權證
認股權證(窩輪) 屬于一種衍生工具,是由股票衍生出來的投資工具。認股權證是一種賦予投資者權利 ( 而非責任 ) 的投資工具,讓投資者可以在未來某個指定日期或之前,以指定價格買賣該認股證的相關資產 ( 例如某股票 ) 。 股本權證 由上市公司發行,賦予持有人認購該公司股份的權利。這類認股證往往與首次公開招股出售的新股一并發行,又或隨有關公司派發股息、紅股或供股時買入的股份一并分派。股本權證有效期由 1 至 5 年不等。這類認股證被行使時,上市公司會發行新股,并將股份給予認股證持有人。 衍生權證 則由金融機構發行。有別于必須為認購證的股本權證,衍生權證可再分為認購證和認沽證兩種。雖然,根據現行的《上市規則》,衍生權證的最長有效期為 5 年,但市面上大部分衍生認股證的有效期一般相對較短,由 6 個月至 2 年不等。 衍生權證可與單一或一籃子的股票、某股票指數、貨幣、商品或期貨合約 ( 例如原油期貨 ) 掛鉤。這類認股證可以現金或實物方式進行交收。發行商必須在發行認股證時,訂明交收的模式。然而,與一籃子股票、股票指數及在外地上市的股票掛鉤的認股證,則只會以現金進行交收。 當以實物交收的單一股票衍生認購證被行使時,發行商會將相關股份給予認股證持有人,當中并不涉及如股本認股證般由上市公司發行新股。 此外,每只衍生權證都必須設有指定的流通量提供者,以改善在市場的流通量。這項規定不適用于股本權證。 衍生權證如何運作? 投資衍生權證涉及高風險;投資者決定買賣衍生權證之前,宜先充分了解有關衍生權證的條款細則,并咨詢經紀商或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。 相反,買入認沽權證的投資者通常看淡相關資產在有效期內的價值。投資者買入認沽權證后,同樣可于到期日前把權證賣出套利,或持有至到期日。認沽權證到期時,如相關資產按權證條款計算所得的價值較權證行使價為低,該認沽權證便會被行使,投資者會按差額獲發給現金款項(若該權證以現金結算)。有關款額為衍生權證行使價與相關資產結算收市價所得的正數相差,再按權益比率調整后的數目。若權證到期時相關資產價格高于行使價,有關衍生權證將會完全沒有價值。 投資認股權證的利弊 杠桿比率尤如一把雙刃劍,選對正股表示目前可以取得較高的利潤,選錯時則同樣會有較大的損失。投資者不應只著眼于潛在回報有多大,還要看看潛在風險有多高,那才可在風險與回報之間取得平衡。 影響衍生權證價格的因素 *相關資產的價格及行使價; *發行商風險; |